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石材资讯 » 石材知识

​山东石材出口存在的相关问题

发布时间:2014-12-24 浏览量:140


        (一)山东石材出口产品的结构与质量问题当前山东省石材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我国台湾地区、东亚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在石材市场上,有上千种花色品种,包括上百种进口石材。板材的深加工品种花样繁多。但是应该清楚的看到,尽管山东石材产品出口贸易额、贸易量不断增加,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1.山东石材产品出口长期存在着产品结构低级化问题。


        花色品种存在时间过长,新品种少,跟不上国际市场对石材需求日新月异的变化。由于产品品种陈旧,价格已经比较透明,所以山东石材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相对低下。比如山东莱州的珍珠花、珍珠红两种花岗岩,已在国际市场上畅销多年,长期的销售使得产品价格已经透明,国内外大多数经销商都熟悉他们的成本价格,并且长期来对这两种产品没有深层次的加工,出口这些产品很难获取较高的利润,基本上都是赚取为数不多的劳务费。

        2.产品质量差异大,山东出口石材价格跟国外石材价格悬殊大。


        相对于石材出口王国意大利来说,山东石材的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低。目前据中小企业山东网的统计,大中型企业主要设备水平达到国际水平的只占22%,达到先进水平的29.5%,一般水平的39.4%,落后的8.9%,一些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控制系统不健全,产品质量档次低,对山东石材产品的出口影响极大。因此,山东出口石材的价格和同年国外进口的石材的价格悬殊很大,2009年12月份,同样是红色花岗岩,山东平邑将军红1平方米150元~220元,而巴西红钻则在1300元以上;同样是白色花岗岩,山东白麻1平方米130元~200元,而美国加州白麻竟然高达1500元。

        (二)山东石材企业机制存在的问题目前,已有相当多的石材企业加入了出口的行列。多数中小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差,新产品开发、深加工、资产兼并重组、新的增长点的培育都进展迟缓,从经营机制到管理制度对市场的适应程度低。如何面向国际市场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是走出国门的必备条件。

        1.企业优胜劣汰的机制还未很好的建立。

        国际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必然要求建立这种优胜劣汰机制,这是优势企业通过市场竞争获得自主发展的条件,又是被淘汰的企业退出市场的法定通道。而目前山东为数不少的石材企业优胜劣汰的意识淡薄,形成了依赖于外部环境的思想,适应不了国际竞争的需要。山东石材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企业资金规模小、机器设备陈旧、产品科技含量低。这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很容易被淘汰。

        2.山东石材企业经营者现代企业机制尚不完善。

        如何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建立各方面的责任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特别是在制定与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际市场竞争相适应的经营者考核、奖惩和任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以及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方面急待完善和改进。很多石材出口企业为家庭式小作坊,没有一个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分工不明确,很多熟练技工大都抱怨石材干活不少,挣钱不多,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

        3.技术创新制跟不上国际需求。

        石材企业必须瞄准国际石材市场的需求,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企业要把来自外部竞争的压力,从内部创新的动力中增加挑战资本。必须在建立企业技术进步机制上狠下功夫,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当前,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适宜国际竞争环境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的改革,为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创造了前提,但新机制的形成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形成相应的利益结构。

        (三)石材企业效益问题山东石材出口发展迅速,外贸强势不减,但是低价竞争导致了山东石材出口效益不佳。石材工业企业规模数量多,分布面广,但规模小,缺乏竞争力。长期以来,山东石材企业的出口追求的是以量取胜,目标是多出口,只要能进入国际市场,不管赢利与否,皆大欢喜。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国际石材市场看好的时候出口增长,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也照样可以增长,其结果就是付出效益的沉重代价。目前山东的石材出口企业中大部分企业采取粗放式竞争,靠价格、数量、优惠条件来扩大对外贸易,导致低价竞争。近五年来山东石材行业由于受原材料、能源、运输提价等因素影响,产品销售费用及成本的增加。与此同时,国外商家在与我们合作的同时大多都控制了石材商品的出口渠道,外商把出口产品的价格压得特别低,企业的利润并不高。低利润限制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及对机器设备的革新力度。这些都是山东石材效益低下的原因。

        (四)石材的品牌与标准问题

        1.出口产品缺乏品牌,而没有形成整体品牌形象。


        从山东石材出口产品看,占多数的还是老品种。比如:平邑将军红、槐花绿,孔雀绿,泗水鲁灰,莱州珍珠花珍珠红,济南的济南青等产品大多在国内外市场上存在了很多年,这些老品种在如今的山东石材市场的销售与出口中仍然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在石材国际贸易当中,比如阿联酋、印度、意大利的客户直接找G603(福建白麻)或者G601(芝麻白),很少提到山东品牌。而且山东石材企业大多出口的石材是在“贴牌”销售。比如大部分的石材出口企业从福建买来白麻、芝麻白的荒料或毛板,再深加工用于出口。这就说明,山东出口石材的品种上很少有称得上是深入人心的品牌。由于缺乏品牌与品牌意识,山东石材进口产品与出口产品的价格差一直很大。出口石材的整体价格始终维持在接近成本的水平上。

        2.执行标准与世界标准不符。


        山东目前执行的石材规格标准与世界大多数国家要求的标准并不相符。比如在产品误差的要求方面:世界大多数国家对产品的要求误差是正零负一,有的甚至是正负零。但是山东对石材的规格要求最好的为正零负一,大部分要求为正负一。除此之外,在对色斑色线等问题上的要求也不一致。这些规格要求上的差距都大大的影响了山东石材的出口,我们定义的优秀一等品,到了国外有可能是次品。比如日本、韩国,他们价格虽然相对较高,但是同时质量要求非常苛刻。石材都是天然的产品,存在的质量差异往往与合同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导致在后期尾款收回上比较困难。

        (五)贸易壁垒问题中国加入WT0后,中国石材在世界市场上地位不断提高,同时绿色、环保等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断增多。由于山东石材储存量丰富、劳动力廉价、生产成本比较低,这导致近年来在山东乃至中国石材的国际贸易中,国外针对山东乃至中国石材的反倾销问题比较突出。许多石材生产国家如意大利、巴西、印度等国家打着抵制生态社会倾销的口号,把自己国家的石材标准强加给我们,而且多数以贸易制裁来威胁。近几年来,山东石材在国际进出口贸易中受到的限制制裁相当严重,影响山东石材出口的新型贸易壁垒逐步增多,因安全、环境等技术指标不合格和成本因素而被外国制裁的案例越来越多。种种限制性因素使得山东石材成本优势荡然无存,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地位逐年下降。


更多相关资讯请点击石材知识

共有条评论
评论加载中...

Copyright © 2014-2015  石企联(厦门)进出口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石企联旗下网站: 石企联合网  StoneGroupon 

闽ICP备12012331号-2